央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近,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已创造出一种在室温和相比来说较低压力条件下工作的超导体。研究团队宣称,这是一种在21摄氏度、1GPa(约等于1万个大气压)的压强下,镥-氮-氢体系材料中实现的室温超导。远低于目前室温超导体通常所需要的数百万个大气压。
找到一种室温超导材料,一直是全球物理学家长久以来的梦想。如果这个科学成果是真的,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无疑将实现一次新的飞跃。但科学界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却没有想象中那么振奋。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及论文主讲人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及其团队,多年前发表过一篇关于室温超导的论文,这篇文章因为受到广泛质疑,最终被《自然》杂志撤稿。这次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还有待科学界论证。
超导本意是指超级导电现象,即某种材料具备零电阻特性,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超级导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介绍,材料发生超导现象的其中一种方式,是达到自身的临界温度。但临界温度既不是“零度”,也不是“绝对零度”,而是一种很低的温度。事实上,临界温度没有固定数值,不一样的材料都有自己的临界温度。过去科学家们围绕材料温度与电阻的关系展开了大量实验研究,最终发现某些材料在特定的低温下呈现出电阻为零的特性,这就是低温超导。
既然达到临界温度就能成为超导体,是否意味着每一种材料都有变成超导体的可能?对此,袁岚峰表示,目前来看并非所有材料都具备成为超导体的潜质,有的导体在常温条件下电阻大,导电性极差,但达到临界温度后摇身一变成为超导体;有的导体如铜、银、金等常温下导电性能很好的材料,却在各种条件下都无法观测出超导现象。就目前的研究而言,仅有部分特殊的材料可成为超导体。
尽管超导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技术发明,但直到今天,绝大部分超导体都只能在超低温度的环境下形成。袁岚峰解释道,因为随着温度降低,导体自身晶格的振动会减弱,电子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也就会变少,材料的电阻自然就会降低。
由于绝大部分超导材料只能在超低温度的环境下具备超导特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目前在常温条件下超导体不具备大规模普及的应用价值。由此,室温超导成为科学家们近百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最近,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已创造出一种在室温和相比来说较低压力条件下工作的超导体。研究团队宣称,这是一种在21摄氏度、1GPa(约等于1万个大气压)的压强下,镥-氮-氢体系材料中实现的室温超导。远低于目前室温超导体通常所需要的数百万个大气压。
上一篇: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开始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并在未来4个月内决定是不是启动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 下一篇: 强忍尿意坐三角木马男男_强忍尿意坐三角木马男男V31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