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乐游戏官网

多乐游戏官网:药物研究30年:战略转变的重点是意识

来源:多乐游戏官网    发布时间:2025-10-30 11:22:17
产品详细
多乐游戏官方网站:

  在上世纪70年代,一提到中国原研新药,人们能想到的似乎只有青蒿素。这个被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发明”的科研成果,在中国原研的新药寥若晨星的年代,曾一度成为中国药业骄傲的“金字招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药学研究给予了极大重视,成立了全国新药研究领导小组,指导全国新药研发工作的方向。我国药学研究人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研中,使药学发展进入了学术活动活跃、技术发展迅速的新局面。

  据杜冠华教授介绍,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药物研究工作大多分布在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仿制药物研究,另一个是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从中药中寻找防治药物。有些成果至今仍在人类防治疾病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如青蒿素。

  改革开放初期,药学研究人员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药物研究,主要是根据我们国家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仿制了大批我国外上市的化学药物,这些药物的研究周期短、疗效肯定,可以在短期内投入市场,成为中国药物研究机构、制药企业的研究重点,经过数年的努力,数以千计的仿制药制剂成功投入市场。大量仿制药物的研究,促进了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锻炼了研发队伍、积累了新药研发的技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非消极作用,缓解了我国长期缺医少药的现状。

  同时,中药新药研究也取得巨大进展,各种新的中药制剂纷纷进入临床研究并取得生产批文,新型的中药制剂不断投入市场,在防治疾病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国内以中药为基本的产品的制药企业快速地发展,中药产业在我们国家医药产业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新药研发工作的带动下,我国的医药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制药企业迅速出现,经过数年时间,全国制药企业就超过了6000家,医药工业产值直线上升,保证了我们国家医疗和人民防病治病的需要。

  “经过一个时期的仿制药物研究,药物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慢慢地认识到创新药物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创新药物的研究,重点探索从中药中发现和研发新的药物。”杜冠华告诉记者。

  在创新药物研究过程中,国家药物研究机构发挥了领军作用,积极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和物质基础研究,不断有新药研发成功。

  到“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1035计划,重点进行创新药物研究和创新药物研究的基础能力建设。尤其是对筛选中心的建设,不仅在新药发现中发挥了非消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意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创新药物研发的发展。“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专项,进一步支持新药研发,使全国新药研发能力逐步的提升,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

  我国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取得了良好成绩,1985~2003年批准的一类新药证书272个,其中原料药71个、制剂201个。

  杜冠华表示,从药物的仿制到创新的过程中的重点在于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将国外的技术引进再吸收、消化再创新。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新药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立足于我国的具体条件,努力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取得了一批产生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据杜冠华介绍,青蒿素类的抗疟新药研究在全球范围普遍的使用。蒿甲醚、青蒿琥酯等迄今已出口全球20多个国家,累计治疗1亿多患者,挽救了1000万以上病人的生命,成为中国对人类应对全球性卫生挑战做出的重大贡献。蒿甲醚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治疗凶险型疟疾的首选药物,列入国际药典和世界基本药物名册。

  我国科学家采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取得重大突破,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我国发明的重金属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多次在国内外重大中毒事件的抢救中发挥关键作用,该药于上世纪90年代被美国强生公司仿制,作为儿童铅中毒治疗药物上市,成为中国首创新药中第一个被外国大医药公司仿制的品种。

  我国科学工作者设计、合成的抗肿瘤新化合物丁氧哌烷对成人T细胞型白血病有较好疗效,于1994年被日本厚生省批准上市,成为当年全球48个新化学实体药物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和估计,我国建国以来研发的较为重要的创新药物约有10~20种。”杜冠华补充说。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变成全球制药大国之一,医药产业已进入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重要时期。1978~2005年,我们国家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1%,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逐步的提升。“十五”期间整个医药行业各项指标大大超过“十五”计划数,与“九五”期末相比,工业产值、增加值和总利润翻了一番以上。2006年,医药行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仍完成行业累计工业总产值5323.73亿元,同比增长17.89%,呈现相对平稳增长的态势。

  2004年全国化学原料药年产量已达到65.3万吨,出口比重超过1/2,占全球原料药贸易额的1/4。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药物制剂生产国。同年我国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冻干粉针剂、粉针剂、输液和缓(控)释片七大类化学药物制剂年产量分别达到3061亿片、738亿粒、63亿包(袋)、11亿瓶、105亿瓶、49亿瓶(袋)和17亿片。

  2005年中药材出口金额达3.8亿美元,植物提取物2.9亿美元,出口量和出口额持续增长,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欧盟地区。全国已在24个省(区、市)建立了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其中,18个省(区、市)规范化种植培养面积已达1424万亩,形成中药农业发展的基本雏形,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山区及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提升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40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中,具备基因工程药物生产能力的企业有114家,疫苗生产企业28家。自1989年干扰素上市以来,我国已有27种生物技术药物实现了国产化,可以生产预防26种病毒的41种疫苗,变成全球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年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其中用于预防乙肝、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儿科常见病的疫苗生产量达到5亿人份。国产疫苗在满足国内居民防病、治病的同时,已开始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疫苗产品,用于其他几个国家的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