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乐游戏中心:
维基百科(英语:Wikipedia),是一个多语言、内容自由、由全球网友参与协作的百科全书网站,总部位于
负责营运,维基百科接受捐赠。特点是自由内容、自由编辑。Wikipedia是一个混成词,取自网站核心技术“
合作在网络上推出的网站服务,即维基百科的前身。1月15日,正式展开网络百科全书计划,同时桑格为网站命名为“Wikipedia”。
5月,13个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计划开始。作为维基百科最早语言版本的英语维基百科在2001年底,在网站内有超过20000多篇条目。之后该平台的条目数量一直呈平稳增长态势。2002年2月,西班牙语维基百科退出维基百科。2007年9月9日英语维基百科正式突破200万篇条目。
截至2015年11月,该平台条目数第一的英文维基百科已有500万个条目。全球所有280种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共有超过3700万个条目。
2019年5月起,维基媒体基金会启动一项多年计划,着手于改进维基百科桌面版的用户界面。同年,意大利语版维基百科网站正式关闭。截至2023年,该平台收纳5500万篇文章。
维基百科因其所具有的开放、平等、自由等重要特征,彻底改变了传统百科全书的运作模式和传播方式,受到了许多用户的肯定和喜爱。
发起。创立之初,维基百科的目标是向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希望各地民众用个人选择的语言参与编辑条目。书面印刷的百科全书多由专家主导编辑,再由出版商印刷、销售。维基百科号称属于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维基百科除传统百科全书所收录的信息,也可以收录非学术具有一定媒体关注度的动态事件。
2001年2月12日,维基百科英文条目达到1000个,9月7日达到10000条条目。创建后的第一年,创建超过20000条条目,平均每月1500条。
维基百科突然退出维基百科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自由百科(Enciclopedia Libre);理由是未来可能有商业广告及失去主要的控制权。同年十月,维基百科参与者
(maveric149)及其他参与者试图重新整合两个计划,但Enciclopedia Libre的参与者投票决定,在维基百科能够提出一个团圆提案之前,反对重新整合。然而,Enciclopedia Libre的用户不排除在未来重新合并的可能性,并且希望继续与维基百科保持联系。这场纷争也引起了关于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的角色的广泛讨论,并且直接引发了非英语维基百科的几项重大改革。
宣布他将不会在维基百科上刊登商业广告。之后不久,维基百科的网址从维基为维基
截至2002年8月30日,英文维基百科已经有40000条条目。成长的速度从计划之初就在平稳增长。
2002年10月,Derek Ramsey(Ram-Man)使用机器人软件(bot)自动添加有关美国城市的信息。这些文章都是自动从
2002年12月,姐妹计划Wiktionary(维基辞典)真正开始;它的宗旨是建立一个所有语言的词典。它与维基百科在同一个服务器上运行,使用同样的软件。
2006年11月12日,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突破十万,是第12个拥有超过10万条目的维基百科语言版本。
(Wikimedia)向世界知识产权中心提交申请,要求拿回Web主机组合域名WebhostingWikipedia的所有权。
,整个过程势必充满争议。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一般认为,网络上的事物历史不算悠久,没有成为遗产的条件。
视频播放器和工具套件加大视频投入,让用户都能够向任何的维基百科文章中添加视频。维基百科已经允许用户向文章中添加视频,全球各地的广播公司也曾经向维基百科和Wikimedia Commons捐献过视频脚本。但通过最新的项目,维基百科希望简化视频上传流程,并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数字视频库。
2013年2月24日上午消息,维基百科正在开发一种新方式,以更好地向发展中市场用户更好的提供维基百科的2500万个词条内容。在发展中市场,
标准向维基百科发送消息,请求某一特定的词条内容。这一功能将于未来几个月中上线,其开发得到了来自非盈利的媒体新闻支持机构Knight Foundation的60万美元资助。
法案原因,维基百科意大利语版将正式关闭。该网站弹出一条提示,呼吁民众抓住最后的机会,抗议和反对欧盟的版权法案。
版维基百科网站正式关闭。2018年6月,意大利向欧盟提出版权法修正议案,该修正案将于3月26日由
进行投票表决。其中维基百科对修正议案中第11条规定外部链接需付费提出抗议。
2019年5月起,维基媒体基金会启动一项多年计划,着手于改进维基百科桌面版的用户界面,包括重新组织logo、可折叠侧边栏、目录列表等。这些改变将逐步引入,让用户有充分的时间测试和反馈。将在2021年年底为所有维基百科网站默认启用
2020年1月24日,维基百科突破了一个全新的里程碑——文章数量突破600万篇
拍卖行将对于2001年1月15日编辑的首个词条“Hello,World!”以
IT之家2023年12月7日消息,据维基百科基金会官方新闻稿,维基百科宣布正式推出Wikifunctions(维基函数)项目。
负责相关的发展事宜。维基百科由全球各地的志愿者们合作编撰而成,整个计划已收录了超过3,000万篇条目,其中
维基百科允许访问网站的用户自由阅览和修改绝大部分页面的内容,整个网站的总编辑次数已超过10亿次。截至2012年8月,整个维基百科计划总共有285种独立运作的语言版本。根据知名的Alexa Internet其网络流量统计数字指出全世界总共有近3.65亿名民众使用维基百科,且维基百科也是全球浏览人数排名第五高的网站,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无广告网站。根据估计,维基百科每个月便有将近2.7亿的
2024年7月13日,移动端网页版维基百科上线深色模式。用户访问维基百科页面,会跳出“今天来试试深色模式”的提示,用户都能够点击进入设置页面,开启深色模式
快接近86万其他的还有40多个语言版本的超过10万篇文章和超过120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有多于10000个条目。其中在所有维基百科计划中顶级规模的语言版本为
便占所有维基百科累计浏览量的54%左右,而剩余的其他语言版本的浏览量由大到小则分别是
由于维基百科是基于网络上运行的,因此来自全球各地的贡献者可能在浏览相同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时却使用不同的
,又或者受到不同国家的习惯用语影响而使得彼此用语出现些微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引起条目的文字拼写或者用法习惯上出现冲突(例如英语用户就“color”和“colour”等拼法或者是中文用户的繁简体转换问题等等),或者是受到不同地点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使得对于条目内容的观点不一。
另外,尽管在各种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之中也有如同“中立的观点”般普遍施行的方针,然而许多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仍然必须依照自己主要使用用户的国家其法律限制,这使得各个维基百科计划在方针和做法上并非一致。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则是各个维基百科必须依照有关规定法律限制决定是不是能够根据许可而采纳自由内容或者合理使用的内容。
威尔士则对于维基百科发展各种语言版本表示支持,并提到“应该要尽可能让全世界所有人都可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一同努力创造并且充分推广的高质量之自由百科全书”。不过虽然每个语言版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与作法,但是在其上仍然会有相关组织负责监督维基百科计划的运行,这中间还包括由元维基负责协调各个维基百科的运作并提供所有语言版本维基百科重要统计数据的维护工作,其他的还有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维护维基百科以及与之相关的计划运作。
此外,元维基也提供了每个维基百科应该都要有之条目的列表,其内容涉及到包括
等主题的基本内容。不过另一方面当某个特定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有相关条目的文章时,并不代表另外一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也能有同样质量的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一些位于美国的小城镇条目便可能仅有英语版本提供参考。甚至也有些条目或许能够于与之相关语言的维基百科中创建,但并不代表便能够很好的满足其他语言版本维基百科的“
绝大多数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其翻译其他语言版本的文章多只占一小部分,其中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维基百科计划并不允许用户直接粘贴全自动翻译的文章内容,但是一些维基百科社区也往往鼓励编辑用户以人为的方式翻译其他语言版本的内容(中文维基百科则鼓励翻译,但要遵循相应的规定)。而在维基百科计划中如果条目内容也存在于其他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时,便能通过“跨维基链接”的技术于同一页面的左侧或右侧列表中链接数个不同语言的条目内容。另外在多媒体使用这一部分,各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接能够使用维基
经过一定时间发展的维基百科一般都会产生“优良条目”“特色条目”(各个语言版本代表符号不同,图为中文维基百科的优良条目和特色条目)。优良条目和特色条目是通过投票
产生。大多数特色条目是由优良条目升级达到的。虽然线%符合维基百科作品的条目实际上并不存在,但特色条目依然是作为该语言维基百科中,通过多数人认可为比一般条目要更为完整、优秀的作品。它们一般是众多维基人共同协作的甜美果实,也可以是部分人独立完成的华彩篇章。
来作为许可协议,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重复发表维基百科内的文章,同时重新发布内容时也不需要付费。除了维基百科自身网站之外,维基百科的内容不论是于在线或者是
”纷纷再次发布维基百科的条目内容,有些网站甚至也能够提供维基百科中所引用的参考来源。另外在维基百科推出与移动设备友好界面前,另外有非官方的Wapedia来传播维基百科的内容。
维基百科本身也推出许多于移动设备上运作的应用程序来推广维基百科的内容,包括
等技术,以在自身搜索结果中能够将维基百科的内容列为特殊选项,这其中包括有
(SOS Childrens Villages UK)合作、以维基百科的内容为主推出名为“
系列,并且同样是以自由、经人工审核且非商业性授权发布,期望光盘中的内容能够对于英语世界带来正面帮助。其中光盘所收录的内容主要是以
(National Curriculum)作为标准,不过也能够另外协助链接到维基百科网站上的条目链接,而如果将其以百科全书的形式出版的线册左右。
许多维基百科的用户期望能够将自身的条目内容集结,并且尝试以传统出版书籍的方式来推广。其中包括美国出版公司
开始自英语维基百科的“infoboxes”和“页面分类”提取数据数据,借由资源描述框架的技术创建可供查询的语义网计划。同时直接通过包括
等转换技术的协助,使得维基百科的数据数据能够在网站上扩展成为可供阅读的语句。而这些导往其他网站的数据信息也能够重新使用于维基百科计划,除了能够在同一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文章之中引用,同时也能够提供信息给其他不同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使用。
然而维基百科对于其他网站重新使用维基百科的完整条目并非完全鼓励,特别是反对他人直接通过
(Database hump)技术过去只能够转移维基百科的文章内容,一直到2007年以后才有相关技术能够同时给予图像转移的服务。
另外,数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也多设置有“询问处”的服务,由志愿者借由维基百科内的条目来回答其他网络用户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其中根据《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的研究员普宁娜·肖杰夫(Pnina Shachaf)的统计,维基百科其“询问处”的回答质量大约与一所标准图书馆其咨询台相当,其中在所有回复中大约有55%仍有其准确性。
维基百科所采用的维基软件版本是由Clifford Adams编写的UseModWiki(第一版)。2002年1月,维基百科开始在PHP wiki软件上运行,并使用
。Magnus Manske还特别为维基百科专门写了很多功能(第二版)。
之后不久,随着人流的增加,网站速度明显下降,到了几乎无法编辑文章的地步。对软件的一些修改只能应付暂时之需。然后Lee Daniel Crocker从头开始重写了整个程序;从2002年6月开始,一个新的程序开始运行(第三版)。Brion Vibber从此开始负责修补及维护程序以及数据库。所用软件称作MediaWiki。
。直至2005年9月,服务器的数量已增至100多个,分布全球四个地方。
维基百科是个民主制、精英制、独裁制的混合。通常大部分的内容,由一般的维基人讨论、修改,通常为民主的形式。同时,维基百科的系统里有资深的维基人担当管理员,负责清除破坏及封锁恶意破坏者的帐户。而对于非常敏感的议题,则由
2025年8 月5日,据外媒报道,维基百科的编辑者刚刚通过了一项新政策,以应对大量 AI 生成条目充斥平台的现状。该新政策赋予管理员权限,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迅速删除 AI 生成的文章。
所有参与维基百科工作的参与者都遵守一些基本的守则。这些守则使整个计划能够平稳并卓有成效地展开。其中一些守则包括:
维基百科人使用“讨论页”来讨论如何修改条目,而不是在条目中讨论。至于一些会影响到很多条目的议题则放在元维基中讨论。
维基百科社群有许多受广泛支持的规则必须遵守。其中最受支持的一条规则是:“如果规则让您感到紧张和有压力,让您不想再参与维基,那么就忘掉这些规则,做您自己的事儿吧!”(“If rules make you nervous and depressed, and not desirou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wiki, then ignore them entirely and go about your business.”)但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如此,维基却依然是一个很有组织、很规范的系统。
与此同时,一些恶意的修改行为也会被限制。对破坏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用户只需查看修改的清单就可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发现这些破坏行为,然后点击撤销按钮就可以回到被破坏之前的状态,这就比较利于维基社区对质量的掌控。
一位维基百科迷(他曾对1000多个词条的正确性进行网上监督)的话说:“合著百科全书的想法也许是有些疯狂,但它的自控却很好。”
负责托管与资助,同时维基媒体基金会还管理包括维基词典与维基教科书等与维基百科相关的计划。维基媒体基金会的经营主要是依赖公众或者企业的捐赠和补助金,其中重要的捐助者包括有美国投资家
维基百科是由全球无数志愿学者、玩家、学生等等有知识的人共同建筑的,该计划的参与者叫作维基百科人。直至如今,参与者的人数仍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事实上,维基百科不能说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创造性运用技术的方式,但对一种先进技术来说,能把它用好其实是最重要的事情。
维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这些特点使维基百科与传统的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首先,维基百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词典、在线的论坛或其他任何东西。其次,维基百科允许大众的广泛参与,它是一个协作计划。另外,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它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及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在这个讲究参与性的时代,维基百科这样的互动学习模式必将发扬光大。
维基百科社群已经创建了“各式各样的管理权限”,其中为了能够有效掌握维基百科中条目的编辑修改动向,使得许多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陆续由志愿担任管理人员者组织“明确的权力结构”。这些志愿协助管理工作的“管理员”往往在维基百科社群中也是拥有良好信誉的编辑用户,在成为有部分特权的“管理员”之后便拥有能力删除页面、封锁正在被破坏的文章或者是社区严重争执时删除污辱性对话,甚至也能够停止违规用户的编辑权利。
不过,“管理员”的权力行使者要在于编辑部分的行使,期望能够阻止用户对于维基百科的破坏性编辑,而对于普通的编辑用户实质上并无管辖权力。此外,管理员在决策决定这一方面也并未享有任何特殊权力。
持有的注册商标,该基金会建立了许多开放内容的计划。在所有的这些计划中,都欢迎勇于编辑条目,以协作的方式贡献用户的知识。
所有在维基百科内的文字,以及大部分的图片(一些图片如没有处于公有领域或属于该国家版权保护法律规定其保护年份的图片不能随意添加在条目内)和其他内容,都是以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协议(CC BY-SA 3.0)方式授权。作者能保有其创作内容的所有权,同时本授权让这些内容能自由地被散布或复制。
的情况下自由修改和发布修改版本的作品。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使用者必须遵循CC BY-SA 3.0的另一个条款:使用者必须保证自己允许公众对自己的作品拥有同样的自由。自由获得,自由复制,甚至自由销售维基百科,不能独占所有的权利——维基百科因而被称为“公众的
自由文件许可协议,通过pasteleft授权的方式允许文章内容他处再次传播、借此创作延伸作品、允许使用在商业用途并且仍由维基百科保有版权。但是这对于引用维基百科作为参考资料的报告是一个极为糟糕的选择,原因主要在于
文本要求这些引述维基百科的文件也必须完全遵守GNU自由文档许可证的授权。
2002年12月时知识共享授权(Creative Commons License)首次推出,不同于GNU通用公共许可协议专门为软件授权所订,知识共享授权则是专门用来给予各种设计创作的作品使用。在知识共享授权推出之后,包括许多
以及在网络上创作的作品纷纷也采用此一授权发布。但一开始维基百科无法直接将许可转换为知识共享授权,原因在于
通用公共许可协议和知识共享两种授权内容并不兼容。一直到2008年11月时,
特别重新修改GNU自由文件许可协议;这使得维基百科与其姐妹项目在2009年4月时邀请社区成员举行讨论与投票,并且预定在2009年6月时完成更改许可协议的工作。
最终维基百科于2009年8月1日时将其条目授权改为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同时维基百科的内容也适用新版本GNU自由文件许可协议。
不过对于多媒体文件来说,各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则有各自的处理方法。包括
在内的语言版本允许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使用非自由的文件,不过其他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则由于主要使用国缺乏相关合理使用依据而禁止,例如
3.0协议等自由内容的多媒体文件,则往往会上传至由维基媒体基金会所管理的
,并且能够同时提供给各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使用。而维基媒体基金会所不允许上传到维基共享资源文件,则是由维基百科作为贡献者所上传文件的托管服务,而对于条目内容有关的法律案件
可折叠侧边栏将是维基百科推出的第一个更改。这将允许用户折叠每页左侧的菜单,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干扰,并限制不相关的内容和屏幕左侧的链接。维基百科还将添加一个一键式按钮,用来切换用户正在阅读的页面语言
维基百科还将对站点内搜索工具进行改进,以便更易于查找其他页面,并将重新配置徽标,使其在每个维基百科页面上均缩小。
由于维基百科能够十分迅速地整理出与最近发生事件相关的信息,并且任何人都能够深入整理数据内容,这使得许多人也渐渐将维基百科视为一个新闻来源。同时为方便一般学生或者浏览群众能够简单了解条目的内容,维基百科中的绝大多数条目都尽可能以简单的话语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等姐妹计划也随之应运而生。尽管维基百科在其官方政策上坚决拥护可供查证中立观点这两项要求,维基百科仍因任何人都能参与编辑的特性受到了社会上许多人士的批评,其中以条目的质量、信息的准确度、呈现态度的客观性以及无法提供一致的准确内容为多。
部分人士指称问题在于维基百科所采用的维基技术,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内容这种作法本身就是维基百科最大且无法改变的弊病,这般情况下破坏者能够轻易在易引起争纷的政治和宗教条目中添加虚假内容、删除正确信息或者任意添加偏见性内容。
对于条目准确性的争议则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他人对于维基百科的偏见。为尽可能解决各界对于条目质量的质疑,维基百科也陆续提出许多相对应的方法与指引来保障文章的质量,同时希望协同编辑时能够列出足以供他人查证、审核及确认的数据源。
但批评者也提到,维基百科上的许多信息都是由那些崇尚流行文化等事物的民众为编写自己喜爱的项目而成,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许多情况下网站十分容易受到各种理由而来的人为破坏;批评者也同时指出,就算一些报告证实许多条目在遭到破坏后能很快被轻易恢复,但维基百科内仍包含有大量未经证实或相互矛盾的信息。
在2005年的调查中认为,维基百科在科学文章这一领域与作为传统百科全书代表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自成立以来就奉行人人皆可编辑、共享,然而不同用户在编辑词条内容的过程中产生分歧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富有争议性的话题往往会引发一场“词条编辑大战”,一方修改了措辞,另一方马上就会有人迅速地又将其修改回来,然后又被撤销。
根据词条被反复修改、撤销的次数,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发布了一项世界各地维基百科最具争议的词条排行榜,以此观察各国最具争议的话题是否具有文化地域上的独特性。就分类而言,与宗教或宗教人物相关的词条在各国都普遍具有争议性,尤其在
》杂志一篇题为“维基百科不能解决互联网问题”的文章讨论了网站词条撰写人的写作方式或写作内容的不同会对受众产生的实际影响的差异,维基百科上词条的内容可能源于事实,但其实也暗含了作者个人的观点,因此,不能只是简单接纳在网上看到的很多信息,而应谨慎求证这些信息的可靠性。
另外,几乎所有大的商业或非商业组织都会对维基百科打广告或做公关,有不少组织还成立了专门的团队,专门研究如何在引起最小反弹并不触及维基社区规章的情况下去修订维基百科词条,以宣传对自己的组织、团队或所代表的文化
维基百科难以杜绝有偿写作和虚假广告,甚至有医疗器械公司的“水军”混迹编辑队伍,有损网站声誉。
2013年6月初,中国对国内互联网用户封锁了加密版维基百科。2013年8月,维基百科联席创始人威尔斯
表示,维基百科宁愿放弃在中国开展业务,也不愿接受中国方面任何形式的互联网审查。
2019年9月起,“维基百科”内容成为中国两岸的编辑角力场。香港爆发后,“维基百科”相关内容一天内就被反复更改高达65次,争议点主要聚焦于语言用词,包括在“者”与“暴徒”之间的反复修改。
2021年9月,维基百科封杀了多名一直在无偿建设其中文页面的百科条目的
2021年10月1日,“维基媒体基金会”以“存在安全风险”和“渗透维基系统”为由,宣布对“中国大陆维基人”(WMC)用户组采取行动,永久封禁7名编辑,并撤销了另外12名编辑的管理员权限。
2022年6月17日,维基百科永久封禁了一位用户名为“折毛”的用户,并删除了她(按“折毛”自称)创建的大多数历史条目。这一看似普通的举动背后,却是一场持续了至少三年的“恶作剧”。
一直到2022年6月的几年间,在中文维基百科中检索“卡申银矿”,能看见这是一座在1344年被发现,而后成为特维尔大公国重要资金来源的矿脉。实际上,这座所谓的“卡申银矿”并不存在于现实中。
要求维基百科在48小时内删除“亵渎神灵的内容”。如果维基百科不遵守指示,监管部门有可能封禁该网站。
2023年8月2日,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拉里·桑格透露称,根据其掌握的证据,
(FBI)以及其他美国情报机构早在十几年前便开始对维基百科内容进行编辑,通过对部分信息的删除或修改来“推进自己的议程”;由其参与创建的网站现已沦为左翼自由派的“控制”工具。
将在维基百科等有影响力的平台上更新和纠正有关韩国的信息。此外,一个由政府人员、品牌专家、国际媒体记者组成的“公民间委员会”将利用人工智能(AI)和非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搜寻各国民众希望了解的信息,定位韩国的代表性形象。
官方网站遭黑客入侵,晚间维基百科中关于介绍页面,简介与历史栏中,有关“中华民国”的文字,都被改成“中国台湾省”,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也被改成“省长选举”,主席
的现职也被改成“中国台湾省省长”,台媒认为,这是大陆黑客对的网络攻击。
》记者调查发现,有人开始频繁修改“1918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词条内容,将中国列为“1918年大流感”可能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故意在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借着“武汉病毒”“中国病毒”的流言蜚语一道,让中国背起“多种病毒来源”的“黑锅”。
”中文国名被改成了“尼加拉瓜乞丐共和国”。修改记录的编辑IP地址在台湾。
2022年5月18日,维基百科遭恶搞,有读者爆料,原本维基百科介绍中,“民主进步党”一词,变成“民主退步党,简称民”。
2014年3月25日,社会公益请愿网站“Change”表示美国维基百科网站上有关“整体疗法”的解释带有偏见,并联名发布请愿书要求维基百科更正解释。
有7790名支持者联名发布请愿书。他们指出,维基百科网站上的资料广为大众信赖并使用,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整体医疗”的信息不够准确,甚至存在大量过时和错误的信息,严重误导了大众。请愿者们还称,由于该网站信息不允许被修改,这些问题存在多年都尚未得到解决。
2014年6月2日,美国专家提醒,维基百科中90%的医学信息存在严重错误,患者不应盲目根据该网站信息为自己诊断病情。
专家指出,根据网络信息来诊断病情和治疗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尤其是根据维基百科来为自己做诊断。美国医生曾随机选取维基百科上数百篇医学文章,经研究发现,其中有90%的医学信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的消息引发关注,不少来自全球的中医师以及曾接受过针灸治疗的人都在请愿网站上签名,要求维基百科进行更正。
文章,称维基百科上关于团体的词条信息漏洞百出,具有很强的误导性,呼吁读者要提高警惕、小心求证。
2022年4月5日,俄罗斯联邦通讯、信息技术和传媒监督局要求维基百科删除含有关于
俄罗斯联邦通讯、信息技术和传媒监督局指出,将文章上传至维基百科的作者有针对性地向网络资源用户散布不实信息。该局认为,在该网站上发布的文章对事件进行了极度反俄的说明。
一家法院对维基媒体基金会处以50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59万元)的罚款,因为该基金会拒绝从俄语维基百科中删除“虚假信息”,包括“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的战争罪行”、“布恰事件”。
活动分子把控,敦促人们停止向其捐款,并于10月发表了一张维基百科呼吁捐款的图片,愿出10亿美元将维基百科改名。
(ANI)在德里高等法院起诉维基媒体基金会,称由其运营的搜索引擎“维基百科”中关于ANI的词条内容构成诽谤,并向该基金会索赔2000万卢比(约合169万元人民币)。维基百科已经下架了有关ANI的内容,这也是维基百科历史上第一次下架英文文章。
地方法院对于维基百科俄文部分的2篇“入侵乌克兰”文章,认定“内容不实”,而对维基百科基金会处200万卢布的罚款。
维基媒体莫斯科分部表示,由于拒绝删除与修改俄罗斯军事干预乌克兰的两篇文章,遭到莫斯科塔甘斯基地方法院以内容不实的理由判处罚款。对此,维基媒体莫斯科分部长梅德科表示,将会提出上诉,并补充说“维基媒体基金会不会删除这些文章,也不会支付罚款”。
抨击维基百科,称该百科全书在其历史和政治文章中对事件进行片面、且往往带有偏见的解读。
维基百科除了被保护的条目外,其余的词条都可以不用注册就可以编辑,并且保存后直接展现于页面。
维基百科对版权方面审查较为严格,图片多为用户自己拥有版权的作品,很少见到其它网站的水印。
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均为用户自行编写,使付费修改词条与锁定词条成为不可能。
虽然它号称管理员都是由用户自己选举,可以随时罢免,但是常常因为很多理由或同情难以真正罢免管理员,仅有少数因长期不在维基百科活跃的管理员真正不再担任管理员。
维基百科的管理员相比其它的在线百科管理员而言拥有极高的权限,可以封锁用户的账户和
,并且不能重新创建。用户查核员有查核用户是否滥用傀儡的权限,而普通用户无法看到查核的细节,这种不公开让普通用户无法确认其真实性。
的管理员有75位(不含管理员机器人及系统账户),来自世界各国。由于政治见解以及意识形态不同,或许会对用户的编辑制造干扰,比如监控某些特定的条目,一旦用户修改,管理员就可以马上知晓,并且利用「
用户创建的条目,如果被管理员认为包含商业信息则可能会被删除,即便它并不包含
,以及知名度很高。这一点会让用户创建条目时的难度加大,一些维基人本身就在某企业工作或某学校上学,却常常苦于在自己公司/学校网站以外难以找到不含所谓宣传性的信息的内容,而编辑不了相关条目。
虽然存在,但很不成熟,于是用户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或了解后才能掌握编辑技巧。
维基百科条目虽能直接提交到页面,但会受到管理员、巡查员、回退员甚至其他普通用户的审查,这虽然方便了用户,但这也造成了一些人利用这个弱点来故意破坏条目(
上一篇:什么是处方药品-有来医师
下一篇:什么是处方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