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游戏平台下载 发布时间:2024-09-17 18:16:16
2023年即将告一段落,今年一年,A股题材辈出,从年初的ChatGPT、CPO、MLOPS等,到下半年的华为产业链,再到年末的“龙字辈”、北交所、“麻将概念”,甚至“五行概念”...…… “有时候,散户不光是要恶补专业相关知识,还得会麻将,懂风水,实在是太卷了,太无厘头了!”一位股民向银柿财经感慨道。 现在,抛开玄学,抹去浮云,让我们重温一下今年所经历的引领产业变革的题材及其背后的故事吧。 今年年初,汉王科技(002362.SZ)走出7连板行情(1.30-2.7),海天瑞声(688787.SH)走出20CM 13天4板,最高涨幅超3倍,云从科技年内最高涨幅超3倍,昆仑万维(300418.SZ)、万兴科技(300624.SZ)等今年一季度累计涨幅均超150%。 与此同时,一个叫做ChatGPT的词汇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OpenAI研发的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不仅仅可以基于在预训练阶段所见的模式和统计规律生成回答,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 今年1月下旬,微软宣布Azure OpenAI服务现已在微软全球Azure平台正式对外发布,用户都能够通过Azure OpenAI服务快速访问ChatGPT。 ChatGPT的横空出世深刻影响了全球AI产业的发展轨迹,AI大模型吸引了大批科技巨头、初创企业与科研院所入场。国内方面,百度(、商汤(、三六零(601360.SH)、云知声、科大讯飞(002230.SZ)等有名的公司纷纷加入,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应用。 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北京市AI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2023年)》统计称,从全世界看,世界各地均在积极推动大模型研发和应用,其中美国和中国发布的通用大模型总数占全球发布量的80%,成为大模型技术领域的引领者。 根据大模型之家测算,预计2023年,全球AI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210亿美元,并在2028年使大模型市场规模达到1095亿美元。国内方面,中国大模型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7亿块钱,并在2028年达到1179亿元人民币。 从语言理解到图像识别再到自然语言处理,AI大模型在千行百业中都展现出了其巨大的潜力和迅猛的发展的新趋势。大模型开始对千行百业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承担起产业体系升级的重任,进一步促进数实深度融合。 实现通用AI是行业的一大愿景。今年5月,在ITF World 2023半导体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即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 具身智能是指AI系统具备感知和互动,并能够在现实世界中与环境和用户进行实时交互和合作的能力。这一技术方向的发展将逐步提升大模型的智能水平,拓展其应用场景以及深化与人类的互动。 实际上,具身智能这一概念最初可追溯到1950年,由图灵在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首次提出。但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具身智能都没取得特别显著的进展,大多数机器人的行动依旧仰赖人类的手写指令与代码。 直到今年3月份,谷歌发布无需预先处理的场景,仅需要一句简单的指令,便可实现更为自主的机器人控制的“史上最大‘通才’AI模型”PaLM-E。PaLM-E证明了,在视觉、文本等多模态输入下,大型语言模型也可作出具体决策,并执行复杂任务。至此,具身智能实现了重大飞跃,谷歌的这一创举也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具身智能对于AI领域的重要性在于,它代表了从简单的图像识别等机器学习任务向学习怎么样在多维度的现实环境中执行任务的转变。这种能力将使得AI智能体能够更自主地适应和解决一直在变化的环境中的问题。 以自然语言交互的大模型为例,它们不仅仅具备对话的能力还能够感知和理解环境中的物体和事件,以及根据人类的意图和需求做出合适的反应。通过人机对话,大模型可以给机器人发命令、理解机器人的反馈、分解任务变成动作、帮助机器人处理多模态的数据(如图像、声音等)、指导机器人纠正错误、提高机器人的学习能力。 当然,如此“光明之路”,自然会传导到敏锐的长期资金市场。具身智能概念异军突起,进而带动“某某智能”的炒作,丰立智能(301368.SZ)走出20CM6天5板(5.18-5.25),万胜智能(300882.SZ)20CM3天2板(5.15-5.18),迦南智能(300880.SZ)20CM5天3板(5.16-5.22),祥明智能(301226.SZ)20CM2连板。统计“某某智能”全年表现,丰立智能、天元智能、赛为智能年内涨幅靠前。 随着ChatGPT和AI大模型加速迭代下,底层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CPO成为AI高算力下高能效比方案。英伟达(NVDA.US)、AMD等大厂的火爆需求带动CPO概念股持续得到资金追捧。联特科技(301205.SZ)年内最高涨幅达8.39倍,剑桥科技(603083.SH)年内最高涨幅近6倍,中际旭创(300308.SZ)年内最高涨幅近5倍。 CPO(Co-packaged Optics,光电共封装 )是一种在芯片封装级别上集成光学组件的新技术,旨在将光学通信组件与电子芯片放置在同一个封装内,实现高速光通信和高性能电子处理的紧密集成。传统的光模块和电子芯片分别封装在不同的封装中,导致信号传输的延迟和功耗增加。而CPO技术通过将光学和电子部件集成在一个封装中,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可实现更短的信号传输路径和更高的性能,为光通信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 光模块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和参与度最高的行业,我国光通信公司制作的低/中/高速率数通、电信光模块供应全球。根据知名市场机构LightCounting发布的2022年全球光模块供应商TOP10榜单中显示:在2022年的全球光模块市场中,中国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前十名中有七家是中国企业:旭创科技(排名并列第1)、华为(海思)、光迅科技(002281.SZ)(排名第5)、海信宽带(排名第6)、新易盛(300502.SZ)(排名第7)、华工正源(排名第8)、索尔思光电(排名第10),其余三个名额由Coherent(并购了Finisar)、思科(并购了Acacia)和英特尔(INTC.US)获得。 其中,旭创科技是中际旭创的全资子公司,华工正源是华工科技(000988.SZ)的核心子公司,索尔思光电是由成都的飞博创和台湾Luminent合并并改名而来,后来被中国公司收购。截至今年6月底,华西股份(000936.SZ)经过控制的合伙企业持有索尔思光电28.17%的股权。就在12月,房企万通发展(600246.SH)发布了重组公告,表示将购买51%的股权并控股索尔思光电。 光模块行业内的竞争极为激烈,光迅科技、中际旭创等都在不停地改进革新,努力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但同时,高企的技术门槛虽然保证了现有企业的市场地位,但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并不友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加速推进,综合算力作为集算力、存力、运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被慢慢的变多的行业所需求,算力产业迎来重要的发展新机遇。今年,由于高性能GPU算力资源紧缺,算力租赁行业的硬件采购成本的增加,倒逼算力租赁服务的价格同步水涨船高。 而采购算力设备做算力租赁这一简洁清晰的商业逻辑,引得诸多上市公司跨界算力租赁,有代表性的是“味精厂”莲花健康(600186.SH),凭借算力租赁,莲花健康的股价从不到3元一度涨至8.24元。 主营业务为景观设计的奥雅股份(300949.SZ)跨界布局算力和AI领域,拟4.35亿元采购含英伟达芯片的算力设备,让公司股票价格在12月18日~20日收获20CM三连一字涨停。不过,深交所也向奥雅股份下发关注函,就此项交易的部分细节问题进行了追问。随后奥雅股份在12月26日涨停开盘后一路下跌,27日收盘接近跌停,股价两天“打六折”。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室温超导材料?这样的一个问题仍横亘在人类“科技树”的顶端。不过,股市里的投资者恐怕比不少科学家乐观。 超导的发现来源于液氮的制备。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成功将氦气液化,随后在1911年春,昂内斯在用液氦将汞的温度降到约-268.95℃时,发现汞的电阻降为零。他把此现状称为超导性。后来昂内斯和其他科学家陆续发现其他一些金属也是超导体。昂内斯因为对生产液氦的贡献以及发现超导现象而获得19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续研究者发现了多种超导体材料,但都需要在极低的温度下才能实现超导。也因此,科学家把30K(约-243.15ºC)以上温度实现超导的,称之为“高温超导体”——此处的“高温”也是相对而言的,按照日常生活的标准,这仍然是非常低的温度。 今年3月,美国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团队宣布其室温超导成果:新材料在约21℃的室温条件下,加压到1万个标准大气压就会出现超导现象。 所谓超导是指材料在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变为零的现象。电阻越小,意味着能量损耗越低。而超导若能实现工程应用,意味着人类能源储存和传输效率产生颠覆性改变;而超导材料的应用,也代表着在计算机芯片乃至可控核聚变等领域,都有着更光明的前景。 据了解,早在2020年,该团队曾发布过类似成果,这一工作当时同样震惊世界,但由于其他物理学家无法重现该结果,在广泛质疑下,该论文被Nature在2022年9月撤稿。 到了今年8月,在韩国研究团队宣称发现全球首个室温超导材料“LK-99”后,美股美国超导日内涨幅一度超100%,A股的超导概念股同样跟进——法尔胜(000890.SZ)在3月份收获4连板后,在8月份走出6天4板,国缆检测(301289.SZ)、百利电气(600468.SH)在8月双双走出5天4板。 市场对于室温超导的炒作可谓“乐此不疲”。就在上周,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姚尧表示“我们正真看到了(铜掺杂磷酸铅、LK-99样品)非常明确存在超导相的证据。”相关论文已上传到预印本网站arXiv上,目前已对外公开。但也有专家这样认为,目前尚未证明相关材料能够超导,前述论文的研究人员需公开更多证据。 这一消息促就了热钱再次涌入,超导概念股玩起了“帽子戏法”。百利电气、法尔胜于12月25日涨停,西部材料(002149.SZ)、国缆检测、西部超导(688122.SH)、永鼎股份(600105.SH)等纷纷冲高。其中,百利电气、法尔胜股价至今仍在活跃。 不过,纵观超导概念的每一次炒作,均如惊鸿一般短暂。这一黑科技别说离量产,就连实验室的复现都不稳定,市场炒作情绪也是跟着学术前沿报道而快速切换,涨停之后因“辟谣”而导致次日跌停是常见。当人潮褪去,多数概念股股价走势为放量见顶后快速“打回原形”。 12月下旬,PEEK(聚醚醚酮)新材料概念股近日成为市场新宠儿,新瀚新材(301076.SZ)三天涨超50%,中欣氟材(002915.SZ)三连板。 据了解,PEEK属于聚芳醚酮类聚合物,聚芳醚酮是一类主链由亚苯基环通过醚键和酮键连接而成的一类聚合物。并且根据分子主链上重复单元中醚基、酮基数量和顺序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聚酮(PEK)、聚酮酮(PEKK) 、聚醚酮(PEK)、聚醚酮酷酮酮(PEKEKK)等不同的聚合物品种。 PEEK材料属于特种工程塑料,具备耐热、阻燃、耐磨、耐腐蚀、自润滑等优势。与工程塑料相比,PEEK材料兼具刚性和韧性;与金属材料相比,PEEK材料比强度大的同时,自身重量较轻,适合用于医疗、汽车和机器人等对轻量化要求比较高的领域。而特斯拉第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 Gen2突然亮相市场,相比第一代,Optimus Gen2体重减少了10KG,其轻量化特征引发市场对轻量化材料的关注。 在互动易上,多家PEEK产业链公司对自家产品做了相应的介绍。新瀚新材称,公司产品DFBP是下游客户生产PEEK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威格斯、索尔维、赢创、中研股份(688716.SH)均是公司重要客户,公司发展会受益于下游应用的开发。 中研股份则表示,PEEK材料有应用到机器人相关部件,目前公司下游客户有机器人相关项目正在推进。公司将继续在机器人领域积极与国内外标杆企业展开合作,提供PEEK应用的解决方案。 此外,肇民科技(301000.SZ)、沃特股份(002886.SZ)、中欣氟材、凯盛新材(301069.SZ)、同益股份(300538.SZ)、超捷股份(301005.SZ)、金发科技(600143.SH)以及宁波色母等公司纷纷回应公司产品、产线与PEEK的相关情况。 纵观2023这一年,广大散户还是挺不容易的,新兴概念学了一个又一个,大盘的整数点保卫战打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在2023年的尾巴,指数迎来了久违的大涨。2024年将至,银柿与你同行,希望A股在新的一年里能展现新的气象!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